治皇帝駕崩不遠啊!弘治皇帝雖然耳朵根子軟,偶爾會敲打他。帝王心術嘛。他可是領兵的重臣。
但總體而言,對他是非常不錯的。他希望在弘治皇帝駕崩前征服東瀛四島,改善大明的財政狀況。
開疆拓土,他已經幫弘治皇帝做到!擊敗強敵,他同樣做到,自弘治十四年後,他就在不斷的痛擊韃靼人,令其無力再威脅大明的九邊。而今,真正能領弘治皇帝掛懷的,大約就是大明的財政盈餘。他希望給兒子留下一個倉稟充足的國家。
第二,他在北方搞的各種改革與江南士紳利益集團之間的矛盾。更透徹點說,就是雙方的資本在利益爭奪上的矛盾。而這個矛盾,最可能的爆發點,很可能就是「開海」!
對於資本而言,大明國內市場上最大的利益,絕非是佔有南北的土地。而是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的海貿。
國外的局勢。其實,他所策劃的大戰略基本都是公開的。這在真理報上都能找得到。大明的敵人始終是北方的遊牧民族。
以明軍此時的精銳程度,足以將漠南地區收復。但想要滅掉韃虜,如唐朝的鼎盛時期設立安北都護府,那還差的遠。所以,大明無意在此時發起戰爭。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是要講究目標、收益的。
制約明軍出戰的最主要的原因,並非是軍隊的作戰意志不夠堅定。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財力、後勤運輸能力。以及弘治皇帝本人的意願。征討漠北,是舉國之戰,必須要慎重。
而放眼全球,此時還處在地理大發現的尾聲階段。接下來的世界霸主叫做西班牙日不落帝國。其在1580年達到帝國的巔峰。之後,才是由開啟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英國締造殖民主義的新時代。由此,西方列強橫霸全球500年。
這是原時空的時間線。現在自然不會。現在是「明帝國」的崛起!接下來的世界史不會有西班牙、約翰牛什麼事。
張昭現在的面臨的問題,不在於他能否率兵攻滅、征服地球上大明所能到達的所有的王國。這是沒有任何疑問的。陸軍、海軍,大明現在都在這個時代的最前沿。
他的問題在三個方面。第一,世界太大。如果每個方向都要他率兵出征,有生之年恐怕都難以看到明帝國的崛起啊!他得培養人才。
第二,制約明軍腳步的,是財政,是後勤。他對給大明找到更大規模的輸血、造血的途徑,建造出一個完整的經濟循環體系。保證大明的稅收。
還要推動科技的進步。
第三,明軍打下來的地方如何才能長治久安的治理?而不是讓這個帝國,如果古代的那些帝國般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
最極端的情況: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帝國分崩離析。查理曼大帝死後,他的歐洲帝國立即分家。
次一級的情況:秦帝國在始皇帝死後,被天下的百姓、貴族給滅了。漢帝國,同樣亡於內部的問題。國恆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四方來朝,稱天可汗的大唐亡於藩鎮。
最好的情況:世界帝國英國,他們的日不落帝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之後,其榮光消退,殖民地體系崩潰。但其本土保持着完整,憑藉着祖宗留下來的老底子,依舊算二流強國。
那麼,張昭現在要思考,明帝國要走什麼路線?是英國的殖民全球體系,還是依照海權論像美國那樣控制關鍵節點、派遣駐軍,在全球推行霸權主義?
從結果比較來看,霸權主義肯定比殖民主義更先進,更能維持一個帝國的活力。
但從歷史的進程來看,什麼叫歷史的進程?就是當前的社會生產力和發展水平來看,在全球跑馬圈地,搞移民,恐怕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不過霸權主義依舊有可以借鑑的地方。美國的霸權有三個方面的表象:第一,向全球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