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受這種威力的火炮。
不過,那些土法煉出來的鋼鐵造火銃倒是綽綽有餘了。
像朱啟手上的那種小手槍一樣的火銃,現在都可以進行小規模的量產。
倒也不是不想大規模的量產,主要是因為土法煉鋼產出的鋼鐵也實在是有限,煤炭的產出太低也是一方面,而礦物的原材料雜質過多,也是另外一方面。
現在篩礦也都是人工手動的,很多時候都是看篩礦人的眼光如何?
更不要提煉鋼的時候,也沒有專業的機器來控制溫度,全都是靠煉鋼師傅的感覺,還有經驗來判斷,這樣出產的鋼鐵質量自然不可能保證,每一爐子都是一樣的。
其中產生的浪費和廢鋼率自然要高上許多。
不過,即便如此,產生的鋼鐵也比以前的產量要高上許多了。
對於朱元璋來說是再好不過的消息,朱啟雖然看到有些許的瑕疵,但也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
現在大明的科技樹已經點的遠遠超過了周圍的那些國家們。
而想要更進一步的話,就不是光靠着工匠們能夠進行的事情了,必須要科學系統的進行教學和教育的改革。
國子監雖然走出了第一步,但想要一下子改變國子監對於四書五經的崇拜和不可動搖的地位,也是不太現實的事情。
即便有朱啟的心學和數學在國子監中風靡。
但是也依然沒有脫離出儒子們接觸的範疇。
而朱啟想要的改革,可不是僅僅到此為止的。
而是從頭到尾的自然科學的改革,甚至比西方的那些大學們還要系統和科學的。
比如從小學開始就接受自然科學的教育。
但這種事情想要在應天府實行,是絕對沒有可能的。
一個封建王朝的根基就是這些讀書人,如果你現在告訴這些讀書人,你們以前讀的四書五經,現在都不管用了,要學習新的東西,那絕對會天下大亂的。
所以想要實現這樣的事情,也只能等自己回到了遼東之後才能夠着手進行了。
正因如此,朱旭也沒有將這些事情跟朱元璋說過,就算說了也沒什麼用,可能還會被批評一頓。
別看朱元璋雖然殺那些貪官污吏們一點也不心慈手軟,但朱元璋本事上還是一個封建帝王。
身為封建帝王,自然需要維護自己王朝的統治,而維護統治,就需要儒學的幫助。
還有什麼能夠比儒學更能夠維穩的呢?
現在的朱啟也算是認命了,也沒有了以前那種不想去遼東的想法了。
他已經看透了自己這一身上都是功勞,要是自己不去遼東,恐怕也沒人去了,朱元璋絕對不會讓自己在應天府當一個逍遙王爺的。
既然躲是躲不過了,那就老老實實的面對吧,朱啟甚至都已經開始規劃到了遼東之後,該如何建設自己的王府了。
至於說駐地,那肯定是遼陽啊。
整個遼東半島也就遼陽市最符合朱啟心目中的駐地了,畢竟遼陽的規模最大,而且位置也是極好的,前後都有城池護衛,旁邊就是出海口,可以說非常適合發展的一個地方了。
唯一的問題就是那邊太冷了。
而想要徹底解決寒冷的問題,光是靠現在的禦寒物,恐怕還不太夠,朱啟十分想念自己的棉花被子了。
而棉花這種東西是在明朝中後期才大面積開始種植的。
不過現在已經有棉花,並且在明朝內部開始種植,只是還沒有被大規模推廣罷了。
朱啟自然不建議拿這些棉花在自己的遼東進行推廣種植的,而且遼東的土地其實是非常適合種植棉花的,你拿那些小稻小麥什麼的,反而不一定容易成活。
但遼東還有一些作物是非常合適的,首先就是土豆和玉米,這兩個真的是萬金油。
幾乎只要是能夠種東西的地方,土豆和玉米都能長得出來,而且還能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