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中出現冷場。這並不奇怪。大臣們都知道,誰先沉不住氣,誰就會倒霉。根據過往的歷史,從概率計算,先開口的人,成為輸家的概率非常高。
雍治天子高居在御座之上,環視着群臣。他鬢角已見花白,四十五六歲,略顯富態,身穿明黃色龍袍。因起的早,參與常朝,在皇極門上吹了風,此時氣色不佳。
讓一個閒下來的皇帝,凌晨四五點起床早朝,和熬了一通宵的感覺差不多。奈何,古訓,一天之計在於晨。
雍治天子將殿中群臣的表現都盡收眼底,略有些調侃的道:「近日朝廷吵架的奏章都快要堆成山。今日議事,諸卿怎麼反倒一言不發呢?」
雍治天子當了十五年的皇帝,當然不是菜鳥,揮灑自如。
幾天前的晚上,他在西苑的御書房中,批閱奏章。由商貴人讀本,他做決定,御書房的幾名太監書寫。
讀完一本奏章,清麗絕倫的商貴人喝着茶潤嗓子,嬌笑道:「陛下,怎麼這些大臣們罵來罵去的?」又嬌憨的道:「也對。看戲文里,大臣們鬥來鬥去,才不給陛下添亂。」
雍治天子哈哈大笑。商貴人出身於小門小戶,見識有限,多半是通過戲文得來的。言語率真,反而更討他的喜歡。
朝中大臣相互攻訐日久,以雍治天子的經驗自然知道需要召見群臣,作出裁決。當即作出決定,道:「詔令大臣,十月二十三日武英殿議事。」
他並不是昏君,並不需要像明朝嘉靖皇帝那樣操縱朝臣們鬥來鬥去。在朝堂上留下制衡力量即可。比如,他用吏部尚書宋溥制衡何朔。
他更看重宰輔們的治國能力,替他治理國家。何朔之後,下一個宰輔,他選中的是華墨,希望不要讓他失望。
…
…
雍治天子難得的「調侃」大臣們一句。但武英殿中,依舊很安靜。暫時,沒有人出頭。包括,現在站在御座下,「結束」病假的何大學士。
現在出頭,豈不是承認自己上奏章是在吵架嗎?牌坊立的不夠高,要被朝堂諸公笑話的。
其實,今天的局勢,說簡單也簡單。
大致上可以分為兩派:贊同繼續推行一條鞭法的大臣一派。如:衛尚書,曾學士,俞納言等人。反對一條鞭法的大臣一派。如宋天官,白尚書等人。
說複雜呢,也相當複雜。
因為,除了吏部尚書宋溥幾乎確定軍機處外,還剩下的一個坑位,這需要競爭。白尚書領先。不管持何種意見,廟堂大佬們絕不會在今天去附和別人。而是要儘量給自己加分。
數數,白璋、俞子澄、衛弘、曾縉、左都御史殷鵬,五個人爭一個位置,局面豈能不能複雜?
這時,站在雍治天子身邊的監總管許彥,尖着嗓子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若是中外矚目的一場大戲,以這樣一句常規的散場話結束,那才叫搞笑。會令人悵然若失啊!
事實上,站在西側的武勛方陣中,已經有不少人嘴角冒出笑意。比如:南安郡王。一條鞭法的推行,和武勛們無關。
當即,兵部左侍郎魯侍郎出列道:「近日朝中紛擾不斷,就其原因,還是因當日陝西民亂未決,只處理了真理報主編賈環。臣請陛下廢此惡法。」
魯侍郎的態度,不足為奇。武英殿中的群臣,各自精神一振:何大學士獨立於御座下。下面,東邊是鴻臚寺贊禮官、通政司讀本官、糾儀御史監察官。其後是翰林方陣,六部方陣,科道言官方陣。西邊是王爵、公侯、勛貴。
眾人都知道:大幕終於拉開了。
…
…
朝堂之中,從來都不缺乏明眼人。對於今天的這場大戲,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解讀。
第一個層次,幾乎大半的朝臣都知道:真理報在這次輿論中發揮的主觀作用。真理報主編魏原質在通政司中臭罵《大周日報》主編韓秀才的事,都已經在京中傳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