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滾死後,滿清內部動盪,不過數月前,本來準備趁機剷除多爾滾一派的帝黨,感受到外部明軍的巨大壓力,在得知武昌失陷,孔有德自殺之後,不得不放棄徹底奪權。
在布木布泰的主張下,濟爾哈朗和此前被多爾滾打壓的兩黃旗大臣,做出了退讓,追封多爾滾為皇帝,大肆加封多爾滾一派的大臣,以示順治對多爾滾的肯定,表明順治親政後,沒有清算多爾滾的打算。
這樣一來,安定了多爾滾一派的人心,使得他們不再反對順治親政,同時做出讓步,讓出了一些權力和利益,給了兩黃、兩藍和兩紅旗。
這與歷史上,多爾滾死後,順治先對多爾滾一派大家封賞,穩定朝廷,以便他能順利親政,是一個手法。
不過,歷史上,順治完成親政,掌握了權力後,僅僅只隔兩個月,便開始對多爾滾一派進行清理,而現在,因為面臨明朝的軍事壓力,加上阿濟格在外掌握重兵,所以順治和布木布泰,只能暫時團結滿清內部,來共同抵抗明軍的反撲。
在一番運作之下,原本動盪的滿清朝廷,其實早已經平靜下來,滿清朝廷的精力從內部權力的重新分配,變成了齊心協力,對抗明軍。
正是因為滿清朝廷內部穩定,多爾滾得到了追封,阿濟格才能靜下心來,專心應對明軍的進攻。
否則滿清朝廷內部,清算着多爾滾一派,讓江南的阿濟格還有兩白旗將領如何打仗,別說對陣明軍,就是臨陣倒戈,投降明朝都有可能。
滿清朝廷內部鬥爭結束,是阿濟格能夠在江南安心對抗明軍的基礎,而洪承疇給布木布泰出的主意,則給阿濟格創造了此次戰機。
幾乎在武昌失陷,孔有德自殺後不久,滿清朝廷就感受到了江南所受到的威脅。
布木布泰對此毫無辦法,想到關在大牢內的洪承疇,便問計於洪承疇,得了個以退為進,二桃殺三士的策略。
在趙銘聯絡隆武朝廷之時,馮銓便奉命再次南下,與隆武朝廷接觸,表示願意讓出南京,劃淮江而治。
這個條件對於隆武朝廷來說,還是比較誘人的,隆武朝廷剛打下武昌,收復楚贛全境,短時內難以發起收復南京的戰役,而浙系那邊卻又蠢蠢欲動,想要在隆武朝廷建瓴而下之前,拿下南京城。
朱以海期望能夠獨佔光復南都之功,以穩定他國儲的地位,提高他的聲望,隆武同樣可望光復南京的功績,成就他中興大明的聖君名聲,而從地理和眼下時局來看,朱以海的浙軍距離南京更近,且準備多年,隆武朝廷顯然難以爭過浙軍。
因此滿清提出讓出南京和淮南,雙方劃江而治,南北並立的條件,便十分誘人。
這等於是讓隆武朝,獲得收復南京和淮南的功績,那隆武的地位,便可與宋之高宗並立,算得上是一位中興之主和有作為的君王,延續大明國祚百年不是問題,甚至有機會北伐,一舉收復北京。
因為隆武朝廷之中,如今主戰派掌權,所以隆武雖然很動心,但是只是讓何騰蛟與滿清使者馮銓,秘密商議,而這次談判,異常的順利,雙方很快就確定了中部和東部邊界。
中部明清以湖廣與河南省界為界,東部則以淮江為界,至於西部,因為是西軍與清軍交戰,雙方則擱置爭議,以後再談。
這份條約,等於隆武朝不須要出一兵一卒,就白得一個南京,還有淮南,何騰蛟立時就上報給了隆武皇帝,並決議簽訂條約,而就在這時,隆武皇帝卻得知,清軍將按着約定從江南撤軍的消息,而朱以海卻起兵直撲南京,將搶奪勝利的果實。
這令隆武大怒,急令佔據安慶,準備撲向泗州的金聲桓,調轉矛頭,順江東下,直撲南京城,搶在浙江進城之前,進入南京。
原本三面合圍,消滅滿清的計劃,變成了朱以海和隆武朝廷的兵馬,都撲向了南京,只剩趙銘積極於圍剿阿濟格兵團,孤軍去包抄阿濟格的後路,便給了阿濟格一個戰機。
阿濟格得知趙銘來包抄他的後路後,立時與范文程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