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別塔,又名通天塔。
這一源自聖經的古老詞彙,擁有兩重截然不同的含義,一說是『通往神國之門』,而另一說卻是『人類向天發起的變亂』。
根據現代僅存的文獻記載,這座塔是巴比倫王國的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主持並維修。
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武力與偉大,並且向居住在天國的眾神證明,人類所擁有的偉大力量,已然能夠觸碰到神的領域了。
這裏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並不是巴別塔的建造者,他只是負責在原有的基礎上,繼續維修了巴別塔。
並且不止是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他之前還有數任國王,曾參與並維修了這座巴別塔。
換言之。
巴別塔具體出現的時間,以及建造者早已不為人知,那些後來者只是負責修繕而已。
按照現代考古歷史記載,這座宏偉的人類奇觀,早就已經毀于波斯人的戰火了,就連殘留下來的塔身遺骸都找不到,所以只能被認定是宗教傳說。
但顯然的是。
那座真正的巴別塔,並沒有毀于波斯人的戰火,而是自始至終都在青銅巨門裏面。
如此大的一座巨塔,絕非人力可以修建而成,即便是現代社會動用一切力量,都不可能修建出來這座,直插雲霄之上的宏偉奇觀!
巴別塔僅用肉眼去觀測,高度就達到了近乎上萬米,並且還是用磚瓦石塊堆砌而成,完全無視了現代的建築力學等理論。
隨着洛德逐漸接近,將巴別塔部分原貌一覽無餘,心中更是對那建造者,生出一種欽佩至極的念頭。
整座巴別塔的結構,呈環形自下而上,中間每隔數十米,便有一座巨大的平台,隨着高度的增加愈來愈小,同時在塔身外有螺旋形階梯,可供人繞塔攀登而行。
而在巴別塔的最底層,是一座佔地約有數千平方米的神廟,如埃及金字塔一般呈四方形,整體從外部來看共分為六級,像是巨石疊落而成,層次分明宏偉壯觀。
一條巨大的石階延伸而上,待跨越三座石門後,便可進入這座古老的神廟,繼而攀登可達天堂的高塔。
縱然洛德將靈力碾成絲,向上延伸至極限距離,都無法一窺此塔全貌,可見其究竟有多高。
恐怕真的是如傳說所言,巴別塔的盡頭便是天堂吧!
很難想像在那麼古老的時代,鑄造者費勁千辛萬苦,建造這樣一座直通天際的高塔,其目的究竟所為何事?
「越來越有意思了......」
洛德眼眸微微一眯,向巴別塔底部的神廟走去,他倒是想要看一看,這座古老的遺蹟裏面,究竟隱藏着什麼秘密!
沿着神廟的階梯拾級而上,近距離觀摩這座宏偉的建築,洛德心中不免再次生出感嘆。
神廟整體的構造與風格,與矗立在地底百萬年的青銅門一樣,看不到半點刀劈斧鑿的人工雕琢痕跡,就仿佛是大自然的造物般,鬼斧神工,渾然天成。
在穿過三座牌坊後,洛德終於來到了神廟的最後一道門前。
那是兩扇大開的石門,高度約有十多米,寬度約有五六米,可以容納很多人同行,石門表面刻着許多阿卡德文字。
若是能夠看懂其中含義,想必應該會有線索,但可惜沒人能懂阿卡德文字,所以洛德只是掃了一眼,便大步流星的走進了神廟。
神廟採用了特殊建造方式,內部採光情況良好,所以並不是如想像中的那麼黑暗,反而是非常光亮,有如白晝一般,內部情況一覽無餘。
在神廟的正中心位置,有一條螺旋向上的階梯,顯然是通往巴別塔上方的,但目前還不用上去,所以暫時拋在一邊,不用太過理會。
重點是在神廟內部,八座數米高的巨大石碑。
這些石碑呈一字排開,碑體下方有巨蛇張口吞咽,石碑上用古老的顏料所繪製的,八副色彩鮮艷的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