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個多小時之前。
徐雲還在為趙忠堯和蓋爾曼的彼此錯過而有些感慨呢,畢竟這二位其實是真挺對味的。
而且徐雲對於蓋爾曼這人雖然不像對溫伯格那麼喜歡,但也談不上厭惡——在眾多大佬中,蓋爾曼算是對華比較友善的一位了。
例如他經常來華開講座,而且是只談學術不談政治,也不貶低華夏的科學圈。
其餘物理學家中來華次數比他多的不是沒有,但一來地位比不上他,二來這些人基本上都是華夏的外籍院士。
而很多所謂的外籍院士嘛
不說他們全都是為了錢吧。
至少除了克勞夫和戴維·格羅斯這兩位幾乎不索取還反而一直在給華夏捐款的外籍院士之外,其餘的外籍院士基本上都是有所求的。
比如他們要麼是高校之間維持關係的紐帶,要麼就是自己和某些機構有什麼合作,或者乾脆就是掛名的吉祥物。
唯獨蓋爾曼既不是外籍院士也沒有在華產業,很多時候都是來華夏開個講座講些知識就走了——而且出場費還真不高。
例如12年他來華夏的那次,一場講座才收了5000美刀,比他在藤校講座還便宜。
因此徐雲對蓋爾曼的看法歷來是中立偏友善,尤其是蓋爾曼去世之後,逝者光環讓徐雲還額外多了幾分敬重。
但徐雲沒想到的是。
如今看來,這個時間線的蓋爾曼蓋老爺子,估計是達不到原本時間線的高度了。
畢竟
朱洪元提出的這個概念,已經無限接近了夸克模型。
沒錯。
夸克模型——而且還是獨立於層子模型之外的一些概念。
眾所周知。
夸克和膠子之間的強力不僅會在微小的時間和距離間隔上變得微弱,還會因為能量和動量發生巨大的變化而變得微弱。
這兩種行為是漸近自由的兩個方面,後世的qcd中使用量子力學方程就可以從其中一個推導出另外一個。
而能量和動量罕見的巨大變化,則會導致一種驚人的現象出現,這個現象在徐雲來的後世甚至被公認為超高能相互作用的一個主要特徵。
那就是
噴注現象,英文名叫做jet。
不誇張的說。
噴注現象揭示了qcd的本質,以一種極其直觀、可見的形式展示了夸克、膠子和它們之間的基本相互作用。
看過《走進不科學》的同學應該都知道。
中子,是由兩個下夸克和一個上夸克構成的。
π介子,則是由上夸克和下夸克及其反粒子構成。
而質子呢,是由兩個上夸克和一個下夸克構成的。
在某些高速撞擊中,夸克可能會脫離自己習以為常的環境,獲得了大量的能量和動量,然後離開質子。
然而孤立的夸克是無法持續存在的,因為所有的夸克都帶有「色荷」——可以理解為類似於電荷的一個物理量。
這種非零的色荷會干擾色膠子場的平衡,因此夸克會輻射出膠子,從而釋放能量和動量。
這些輻射出的膠子還會再次輻射出其他膠子,或是夸克和反夸克。
這樣一來。
初始的刺激最終會留下一連串夸克、反夸克和膠子,然後它們又會凝結成質子、中子和其他強子。
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有點類似媽媽生出了女兒,女兒又生出了媽媽——這就是漸近自由帶來的混亂結構。
接着在這種情況下。
噴流中
的所有粒子都會趨向於朝同一方向移動。
最後加速器的檢測設備會在一個狹窄的錐形空間內觀察到許多粒子的軌跡,這種圖像就是噴注——直白點說就是吃多了華萊士後噴射戰士的形狀。
又因為能量和動量是守恆的,所以噴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