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府的軍政體系搭建完成後,趙泰一次任命了上百官員。
在這些官員進入崗位後,藩府的行政和軍事系統,便開始運轉起來,軍政事務逐漸變得井井有條。
此時十多萬難民,被安插進各個衛所,而這些衛所大多分佈於嶧山、丘尼山、蒙山邊緣,於山東中部形成諸多屯堡群。
這裏背靠大山,蒙古人打來,各屯堡可以依山堅守。
蒙古人若是進攻,拔掉幾個屯堡,不算難事,可要是想要,徹底清除堡群,付出就太大了。
有這些堡群在,蒙軍就不太可能大舉南下,而若是蒙軍不來,各屯堡的軍戶,就可以下山進行生產。
雖說趙泰採用衛所制,他的衛所兵,並不能算正規武裝,只能算是民團,但是這種全民皆兵的模式,無疑會使得趙泰變成一個刺蝟,讓蒙軍難以下手。
趙泰不需要這些衛所兵能夠跟隨他作戰,只需要他們有一定自保的能力,並且在大戰時,可以承擔運輸糧草,護衛後方的任務,就能給蒙古人頭疼。
在充實衛所人口的同時,忠義鎮各支募兵,得到補充後,則開到邳州,並於城外校場,進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閱兵儀式。
三萬三千多忠義軍,穿着各色盔甲,包着頭巾,帶着鐵兜和范陽帽,排列成陣,演練着軍陣的變化。
雖說趙泰有自己的軍器作坊,並且開始自製兵器和盔甲,但是產量有限,無法全軍裝備。
因此現在的忠義軍,盔甲比較雜亂,以南宋援助的盔甲為主,其中夾雜了大批金軍和蒙軍盔甲。
忠義軍披甲率雖高,但是隊伍看上去卻比較雜亂。
三萬多人,有的營全套宋甲,有的營則是金軍和蒙軍裝備。
他們單個單位出來溜一圈,都很威武,可要是聚集在一起,就有點像支雜牌軍了。
現在忠義軍在戰場上,為了標識敵我,沒頭盔的只能頭裹紅巾,有頭盔的便在脖子上繫上一條紅領巾,以便區分。
這時趙泰站在校閱台上,看着大校場上鋪開的人馬,見士卒們穿得五花八門,沉聲道:「還是需要儘快造出自己的盔甲和兵器啊!」
「大帥放心,等到邳州這邊穩定下來,工坊全力生產,不出三年,盔甲、兵器就能實現自給。」王文統是左軍師,主管行政和經濟,工坊生產也在他管理範圍內。
現在蒙軍攻破關河防線,睢寧以西無險可守。
上次忽必烈殺到睢寧,對於工坊生產構成了威脅,王文統便見一部分工坊,轉移到山東境內。
這些工坊靠近南宋,很快就能夠獲得原料,重新進行生產。
趙泰微微頷首,隨即笑道:「雖說將士們衣甲不齊,但步操整齊,歷經數場大戰後的彪悍之氣,卻已經掩飾不住了。」
「虎賁之師啊!」王賓捋了捋鬍鬚,說着好聽的話語,令原本比較排斥他的諸多將領,覺得這個新軍師人還不錯。
這次趙泰進行閱兵,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論功行賞,給部下授予番號好軍階,同時增強部隊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二是振奮軍心,為接下來爭奪山東做準備。
這時在操演結束後,新來的右軍師王賓,便開始主持封官授銜大會。
現在藩鎮建立自己的軍政體系,軍官必須重新授予官職。
因為現在金國已經窮途末路,而一個窮途末路的王朝,最喜歡做的事情,便是官爵濫封,希望通過官位和爵位來拉攏人,讓人們繼續為即將滅亡的王朝效力。
這也是每個王朝末期,公侯遍地,王爵也不值錢的原因。
現在金國朝廷要錢沒錢,要地盤沒地盤,要官位和爵位卻只是一張紙的事情。
趙泰一年之內,就被封為國公,金國的官職和爵位已經相當混亂。
這就給繼續採用金國官職的趙泰帶來一個問題,他手下一個營的統領,就只是個統領,可其他金軍中,同樣是一個營的統領,或許已經是伯爵了,甚至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