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城外,一隊騎兵簇擁着忽必烈奔馳到城門前,先一步抵達的蒙古大將兀良哈台上前為他牽住馬韁,「王爺!」
忽必烈皺着眉頭,「濟南又是一座空城?」
兀良哈台回道:「王爺,我率領人馬抵達時,城內便已經空無一人,李璮那廝不算英雄,直接棄城而逃。」
忽必烈呼出白氣,翻身下馬,隨兀良哈台等人一起登上濟南城頭,只見城內街道一片蕭瑟,連個人毛都看不見。
「王爺,李賊畏懼我蒙古兵威,看來山東賊寇不過土雞瓦狗罷了。」雖說什麼都沒搶到,但是兀良哈台卻頗為振奮。
忽必烈的謀劃是攻擊濟南,吸引趙泰和武仙來救,同趙泰在濟南進行決戰,一戰解決山東問題。
此時蒙古雖然疆域廣大,但還是一個遊牧帝國,並沒有像中原王朝一樣,統治地方,從地方獲得錢糧、賦稅、兵源的體系。
遊牧帝國的缺陷,使得蒙古無法長期維持十多萬人在外征戰,所需要的物資補給。
若是征戰之地富庶,蒙古還可因糧於敵,可山東之地凋敝,趙泰等人又有意堅壁清野,便讓蒙古必須通過後方輸送糧食,來維持大軍在山東的征戰。
蒙古帝國的後勤體系尚未完善,所以對忽必烈來說,他希望儘早擊敗山東之敵。
現在李璮避戰,便讓忽必烈此前地謀劃落空了。
「楊友何在?」忽必烈忽然朗聲喝道。
「卑職在此!」楊友連忙出列,他是李軍舊人,熟悉山東情況,被忽必烈帶在身邊。
忽必烈詢問,「你可熟悉益都情況。」
楊友心頭一凜,還是行禮答道:「回稟王爺,卑職對益都情況頗為清楚。」
忽必烈不再猶豫,「既然如此,你跟隨兀良哈台,直撲益都,消滅了李璮,你就是益都行省主管。」
楊友面露喜色,連忙叩謝,「卑職謝王爺提攜,王爺大恩,卑職永世不忘。」
李璮匆匆從濟南撤軍,給忽必烈讓開了南下的通道,讓蒙軍可以直撲邳州,不過忽必烈卻未急於南下。
雖說蒙軍想要儘快消滅趙泰,但是不擊潰東面的李璮,西面的武仙,大軍直接南下邳州,很容易被三路夾擊。
因此李璮剛退回益都,便得知蒙古大軍尾隨殺至,李璮心中恐懼,不敢應戰,隨令部將堅守益都,率主力向東逃竄。
十月初,十餘萬蒙軍殺入山東東路,蒙軍連破樂山、壽光、鄒平、淄川等縣,益都、濰州、高密、安丘等地不戰而降,李璮率領敗軍,退守即墨、文登等城。
忽必烈大軍進入山東後,僅用半月時間,就將李璮打殘,而後大軍向西,直撲武仙所轄東平、濟州、曹州、單州等地,各城亦相繼淪陷。
蒙軍一番左沖右盪之後,山東東部的李璮,西部的武仙部幾乎都丟掉了全部地盤,忽必烈隨即將目光投向南方,將矛頭對準了邳州的趙泰。
十一月初,蒙軍已經佔據山東大部,除了在梁山泊遭受武衛軍伏擊,被引入蘆葦盪中燒死三千人馬外,幾乎沒有損失,反而通過楊友招撫了上萬兵馬。
這令忽必烈信心大振,在探知趙泰還在邳州後,便決定派遣兵馬,向魯南進行試探進攻。
初七,蒙軍前鋒從濟南而下,進入兗州地界,鎮守此地乃是趙泰部將孫禮,他利用蒙軍輕視,主動放棄州城,依託尼丘山的有利地形,以一千神臂弓手組成「鋒失隊」,放棄弓弩齊發之術,改為三隊輪射,使得陣中箭失綿綿不絕。
蒙軍仰攻山頭,損失上千人,匆忙後撤。
忽必烈在濟南得到消息,不驚反喜,他見趙泰兵馬不逃,當即決定派遣兵馬正面羊攻兗州,而他則率領主力,自北清河而上,然後沿着運河南下,繞過兗州,殺入魯南腹地,切斷兗州與邳州之間的聯繫。
滕州城。
蒙軍繞過兗州,攻下此地之後,城內迅速被蒙軍搶掠一空。
城內的百姓,老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