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三日上午,趙葵和武仙率領的人馬先後抵達,而隨着他們的到來,圍困蒙軍的宋軍,兵力多達二十萬。
趙葵是樞密使,是大宋最高軍事長官,他抵達橫澗山下,諸部宋軍名義上有了一個統一的指揮。
趙泰得知趙葵到來,當即領着心腹,前往禁軍大營。
此時橫澗山腳下,宋軍各部不敢冒然攻山,可齊軍、淮軍各部,都派遣人馬在山下巡視,不斷對着山上蒙軍進行挑釁,只有楚軍在進攻受挫後,營地內沒有任何動靜。
趙泰出了齊軍大營,一路可見宋軍各部,於山腳三四里下寨,周圍挖數道深溝,裏面佈置削尖的毛竹,而挖出來的土也不浪費,在深溝後築起一道土牆。
這讓趙泰不得不承認,宋軍步軍在紮營和防止騎兵突襲方面十分優秀,營盤堅固程度,比之齊軍也不遑多讓。
昨日蒙軍擊退楚兵之後,士氣有所恢復,特別是史嵩之使者到來,更是令忽必烈和蒙古諸將重燃希望。
趙泰騎馬來到趙范大營時,便見山上的蒙軍,居然衝出百騎,想要突襲挑釁的宋軍,驚得宋兵慌忙結陣,等虎騎營奔馳過來,蒙軍見無機可乘,才退回山上。
這時趙泰騎馬到趙范營前與他碰頭,兩人看見剛才的場景,趙范不禁皺起眉頭。
「看來昨日楚兵遭受挫敗,讓蒙軍恢復了士氣。」趙范沉着臉。
趙泰卻冷笑一聲,「制置使以為只是因為楚兵攻山受挫麼?」
趙范皺起眉頭,看向趙泰,「殿下,難到還有什麼緣由?」
趙泰沒有直接去趙葵營地,而是先來尋趙范,便是想先告知趙范,再通過他告知趙葵。
「孤昨夜得到消息,有人私下派遣使者,同忽必烈議和。」趙泰道:「韃子本來陷入絕境,如今有了一條生路,自然猖狂起來。」
趙范滿臉驚訝,「有這樣的事?是誰私見忽必烈?」
趙泰沒有回答,趙范冷靜一想,便知道是誰,「是史嵩之!」
趙泰頷首,然後語重心長道:「制置使!韃虜宿無信義,於他們而言,和議不過是一張紙,只要他們覺得發起戰爭能夠佔到便宜,便會毫不猶豫的撕毀。當初金國與大宋就是這般,屢次簽訂和議,屢次又被撕毀,直到攻守異勢,和議才有可能長期維持。若是朝廷想要議和,孤以為當滅了忽必烈,讓蒙古傷筋動骨才能議和,絕對不能放走三萬蒙古人,否則後患無窮。」
趙范點點頭,明白趙泰的意思,「殿下的意思我知道了。待會兒見了樞密相公,我與殿下共進退。」
趙泰滿意頷首,「制置使深明大義。」
正說着話,遠處一隊傳信兵過來,卻是趙葵要召集諸將議事。
趙泰正要去趙葵營地,隨即與趙范一道,去趙葵營地參加會議。
兩人騎馬而行,一路上可以看見,橫澗山腳下一座座軍營蔓延,無數士卒穿行其間。
在軍營向外連接的道路上,則是一隊隊推着獨輪車,給軍隊運輸糧草物資的百姓。
趙范感慨道:「那是兩淮的百姓,聽說我們圍住了蒙古人,在各縣組織下,來給我們送軍糧,送器械,只為我們能夠給他們報仇雪恨。」
這次蒙古攻入淮南,對地方造成極為嚴重的破壞,蒙軍所過之處,村莊被燒,百姓被殺,損失無法估算。
趙泰微微頷首,「制置使,我等不能讓百姓失望啊!」
趙范勉強點頭,「走吧!」
兩人繼續前行,不多時抵達趙葵營地,營內禁軍正構築營盤,兩人直接來到趙葵大帳。
大帳內,趙葵正在查看文書,聽說兩人到來,當即起身迎接,「哈哈,本官剛派遣傳信兵,召集諸位帥臣議事,殿下怎麼就到了。」
趙葵請兩人落座,趙泰坐下後笑道:「孤正好有事要與樞密相公商議,所以就先到了。」
趙葵讓親衛看茶,坐下來陪兩人說話,「哦。可是圍攻橫澗山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