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將軍,斥候來報!」
「東側五里外山中發現一股近千人的矮小野人,正在快速向我方大營靠近!」
一漢抵五胡,現在的漢軍軍事素養過人,登陸之後早早便佔據了四處高地,設下暗哨斥候之後才會安營紮寨。
這個倭人部族剛稍微進入境界範圍,便立刻被漢軍完全掌握了動向。
「可有騎兵?」
楊仆聞言豁然起身,極為謹慎的問道。
聽到這個問題,劉據側目看了楊仆一眼。
看來雖然經過了衛青和霍去病的力挽狂瀾,但匈奴騎兵依舊是大漢的心腹之患,以至於如今已經成了樓船將軍的楊仆,在得知疑似敵軍來襲之後,首先關心的還是對方有沒有騎兵。
不過這倒也無可厚非。
畢竟匈奴自漢高祖劉邦遭遇白登之圍之後,便對匈奴騎兵產生了心理陰影。
自那時起,直到便宜父皇劉徹登基設下馬邑之謀之前,大漢始終都對匈奴採取和親策略,每年像是朝貢一般送去大批絲綢、糧食、酒等禮物,以求匈奴減少對大漢邊境的襲擾,而且還收效甚微。
這種卑躬屈膝的屈辱狀態持續了大半個世紀,未必便是經過幾場大勝就能徹底改變的。
事實上就算是現在,朝中依舊有一些主張繼續向匈奴人「偃兵休士,厚幣和親」的投降派,只是有劉徹坐鎮,這些人翻不出什麼波浪來,也不敢在朝堂上公然主張罷了。
而且不只是現在,在劉徹死後的漢昭帝時期的「鹽鐵會議」上。
一干所謂的「賢良文學」還是堅持主張匈奴已經遠處漠北,對其侵擾活動,主要應用德化,多給他們點財物,與他們和親,搞好雙方的關係,以此來與桑弘羊辯駁
這也正是劉據對那些所謂的「賢良文學」很不感冒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劉據心中,這些人已經不僅僅是軟弱和迂腐,而是在賣國!
無數歷史和國際關係早已證明:
「尊嚴只在劍鋒之上,真理只在強弩射程之內!」
任何對敵人的妥協遷就,都是在滋長敵人的氣焰。
任何向敵人的和親送禮,都是在強敵弱己的資敵。
在對待匈奴這件事上,劉據舉雙手無條件支持劉徹的主張,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和平,只能用戰爭來維護,唯有戰爭才能阻止戰爭!
而現在他刺激和協助劉徹花大力氣發展農業,進行鹽鐵官營改革,整頓吏治,開源節流
都只是在收拳,是為了下次出擊的時候更有威力!
大漢的周圍,絕不容許這樣一個釘子一般的隱患存在。
劉據希望劉徹有生之年就完成這個目標,這或許也是劉徹的夙願,就讓他去做那個開疆擴土的漢武大帝吧。
史書中不是記載,劉徹曾經對自己說過「吾當其勞,以逸遺汝,不亦可乎」這樣的話麼?
劉據對名留青史沒太大的興趣,但是助這個便宜父皇實現諾言的興趣不僅有,而且很大。
他希望自己未來有一天繼位大統的時候。
大漢周邊四夷小國都已經領會到了什麼叫做「離天堂太遠,離大漢太近」,讓他做一個歷史上最輕鬆安逸的皇帝。
至於楊仆現在關心的問題
劉據則一點都不擔憂,就現在這個階段,如果將這個問題拋給倭人。
倭人大概只會滿臉懵逼的問上一句:「什麼是騎兵?」
如果楊仆再耐心給他們解釋一下「騎兵」究竟是什麼東西的話。
他們大概又會滿臉疑惑的問上一句:「什麼是馬?」
這就是倭國的現狀,倭島上根本就不產馬,現在的他們也不可能知道什麼是馬,這種生物根本就不在他們的理解範疇之內。
而就算數百年後馬匹終於傳入倭國。
「人傑地靈」的倭島也只能培育出被稱作大號老鼠的「木曾馬」,這